记者看到,在这处新建成投用的“口袋公园”里,孩子在游乐设施上欢快地玩耍,大人借助健身器材活动筋骨或坐在长椅上休憩、聊天。
“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杂草丛生。现在,这里变成了小公园,既扮靓了城市,又为附近群众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市民郭先生说。
“推窗可见绿、抬脚即进园”是在现代化、快节奏生活环境下,群众对休闲生活的新渴望。利用好城市的碎片土地,为群众打造一个个“口袋公园”,是我市近年来推出的又一项民生举措。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开展“口袋公园”建设工作,13个“口袋公园”已全部完工,为城市新增绿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
据市城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口袋公园”选址时,优先向绿化水平低、人口密度高的老城区布局,有针对性地扩大樟江路、白云山路等环城道路区域内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解决附近居民活动场所紧缺问题。建设“口袋公园”时,我市秉持“打造海绵城市”理念,在保护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以“食品文化、汉字文化”为景观主轴线,根据周边街区情况融入不同元素,避免“千园一面”。
“13个‘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的良好补充,将我市各角落的闲置地利用了起来,盘活原本废弃、闲置的空间资源,提升了城市的‘绿度’,大大拓展了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该负责人说,小而多、小而精的“口袋公园”建设将成为我市从单一增绿补绿向完善城市绿地服务功能转变的良好例证。“未来,我们将努力把城市碎片空间效益最大化,见缝插绿、见缝造景,积极为城区添彩,串起群众‘微幸福’。”该负责人说。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刘安瑞